论南宋书院与理学的互动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08-第7期 刊名: 社会科学战线 关键词: 学术 书院 南宋 理学 
描述:南宋书院与新兴的理学学术思潮之间有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强化了二者的存在价值与生命力,亦有利于理学精巧高深的学术体系的建造。其奥秘在于:书院有从事思考、研究、发表和传授其对真理探索结果的权利,这种权利除受制于理性方式产生的纯学术的规范和权威的约束外,不受其他规制或权威的干涉与控制。这样,学术与学术共同体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学术繁荣与文化兴盛。
论书院教育与宋末元初江南地区的抗元斗争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06-第6期 刊名: 江西社会科学 关键词: 宋末元初 抗元斗争 书院教育 江南地区 
描述:宋末士风不振,但在江南抗元斗争中产生的忠义之士却超越前代。这与南宋的书院教育有关系。南宋书院勃兴,教育士子要立志成圣成贤;强调“为己之学”,注重道德培养,尤其突出“忠节”教育;强调践履躬行,反对空谈,使书院教育出来的士子勇于投身抗元斗争,面对困境能够从容淡定,百折不回,甚至舍身取义。宋末元初江南地区的抗元斗争之所以波澜壮阔而异常悲烈,从某种角度看,与书院教育不无关系。
论“甬上四先生”的政治构想和教育实践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4-第4期 刊名: 地方文化研究 关键词: 教育实践 政治理想 甬上四先生 政治思想 理学 
描述:治国平天下始终是传统中国社会精英的最大理想,南宋"甬上四先生"也不例外。他们既提出过一些较为宏观的治国措施,也对改善南宋社会的底层状况建言立策。自执政者而言,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伦理实进工夫与政治理想的落实,是合而为一的工作。"善性"是一切伦理教化和政治措施得以实施的根本。因为"善性"的存在,才与同样由善而发的伦理教化和政治措施获得一种内在的共通性,使这种外在的客观化的运作,获得一种内在的主观化的认同。这种认同感,使得人们自觉而自愿地服从政治治理,从而使政治理想得到落实。政治理想得到落实的关键,是君主的善心必须得到彰显,如果君主之心有不尽合于圣贤之心者,必须"格君心之非"。基本原理既定,还需有具体的制度来促成理想社会的实现。当政者要深切地体认传统儒家"民为邦本"的思想意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是指制度的创设和安排。制度设置必须符合"道心"的要求,如若不然,制度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伤害到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合理的制度有时必须的,因为人的政治与经济及社会行为惟有遵循制度,才能保持可持续性,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平衡的原则。"甬上四先生"重视教育,对南宋的书院教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也使陆学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与理想:以朱熹、张栻等理学家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1-第3期 刊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讲道 张栻 书院复兴 朱熹 南宋 
描述:南宋时期,针对相当一部分士人在国家与民族命运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廉耻之心丧失殆尽的问题,以朱熹和张栻为代表的理学家认为科举制度到了改革、社会到了重建伦常、用新的价值观念维系世道民心的时候了,他们以其特有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讲道传道的历史使命,掀起了书院复兴运动,以讲道而化科举为建设书院的目标和理想。其讲道大要在续洙泗之正传,而淑诸人者,无外乎为忠君、孝亲、诚身、信友,用则泽及天下,不用则无愧俯仰,如是而已。至于讲学的内容,则各家各派已呈现不同特色,张栻、朱熹的长处是天理人欲之分之剖析彰明;而喻义喻利之论敷阐精至,则是陆九渊的强项。
简论南宋书院的六大事业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05-第1期 刊名: 大学教育科学 关键词: 刻书 学田 南宋书院 学术研究 讲学 藏书 祭祀 
描述:从书院的三大事业、四大规制出发,探讨了书院研究学问、教学传道、藏书、刻书、祭祀学派祖师、经营田产等六大事业,认为"六大事业"是书院成为一个功能完全而且可以独立运作的文化教育组织的标志,是制度化的产物。
白鹿洞书院略述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1987-第4期 刊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南宋书院 朱熹 南康 九经 学术辩论 国子监 白鹿洞书院 我国古代 理学 儒家 
描述:“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早在宋代,它与嵩阳、岳麓、睢阳并称四大书院。南宋淳熙年间(1179~1182年),还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白鹿洞”在唐贞元年间(785~804年)是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南唐升元中
略论我国古代书院的教学特点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1986-第1期 刊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培养学生 相结合 学术思想 讲学 学术研究 东林书院 讲会 教学特点 官学化 我国古代 
描述: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组织,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在教育史上占居重要的地位,起过重大的作用。书院发轫于唐,至北宋初年,正式形成制度。北宋时期,声著全国的有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石鼓、茅山六大书院。至南宋,书院大盛,其地位和作用甚至超过官学。此后,由于政治、学术和科举等原因,书院时兴时衰,并日益向官学化、科举化的方向演变,渐失其
略论我国古代书院的教学特点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1986-第1期 刊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培养学生 相结合 学术思想 讲学 学术研究 东林书院 讲会 教学特点 官学化 我国古代 
描述: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组织,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在教育史上占居重要的地位,起过重大的作用。书院发轫于唐,至北宋初年,正式形成制度。北宋时期,声著全国的有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石鼓、茅山六大书院。至南宋,书院大盛,其地位和作用甚至超过官学。此后,由于政治、学术和科举等原因,书院时兴时衰,并日益向官学化、科举化的方向演变,渐失其
理学孕育下的南宋书院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06-第1期 刊名: 河南图书馆学刊 关键词: 南宋书院 书院规制 理学 
描述:文章认为理学作为南宋书院之母体,在促进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南宋书院,并在分析理学与书院水乳交融关系的基础上透析了南宋书院的规制。
清代四川的书院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06-第5期 刊名: 文史杂志 关键词: 教育机构 清代 教研结合 封建时代 书院 四川 教育性质 
描述:一、书院之设始于蜀书院,是我国封建时代独特的一种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累大量图书,教研结合,具有成人教育性质。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九十七云:蜀自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受以七经,而岷络之地风教大行,人才蔚起,班氏谓天下郡国皆立学官,自文翁始;然则谓书院之设亦始于蜀,无不可以。据明正德《四川总志》载,全国最早以“书院”冠名的“士子肄业之所”,是唐贞元九年(793年)于今遂宁市西南书台山下建立的张九宗书院。不过,它与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的书院(如魏了翁讲学的鹤山书院)那种学者聚众讲学治学授徒的性质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这毕竟属于全国最早由私人建立的属于读书人的书院。宋明理学大兴,书院因此迅速发展。但由于明朝中后期几次大规模查禁、捣毁书院,加之清初对书院“不许另创”的抑制政策,因此清朝初期,天下书院寂寞无闻,四川书院也趋破落。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诏令各省建立书院,并赐帑金千两作为建造经费,书院才逐渐兴盛起来。到乾隆时期(1736—1795年),书院已发展到两千余所,仅四川地区就有394所。其中比较有名的书院有:北岩书院(涪州),紫岩书院(绵竹),青莲书院(江油),金华书院(射洪),鹤山书院(邛州),玉环书...
< 1 2 3 ... 7 8 9
Rss订阅